煤田地球物理测井可解决的地质问题
1、确定煤层的深度、厚度及结构;计算煤层的碳、灭、水含量;
2、划分钻孔岩性剖面,提供煤、岩层的物性数据;解释岩层的砂、泥、水含量;推断解释地层时代;
3、进行煤岩层物性对比,建立地层她质剖面;
4、测量地层产状,研究煤;常民的李化律的造及沉积环境。
5、测量地温,评价地温变化特征;
6、测算地层孔隙度和地层含水饱和度;确定含水层位置及含水层间的补给关系。
地球物理测井(测井)发展
测井起源于法国,1927年9月,法国人斯仑贝谢兄弟发明了电测井,开始在欧州用于勘查煤和油气,两年后传到美国和前苏联。1939年12月,我国使用电测井勘查石油与天然气。煤田测井始于1954年4月22日,五十年来,矿井物探团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煤田测井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从五十年代的半自动测井仪,手动绞车,六十年代的半自动照像测井仪,七十年代的车装静电显影测井仪到八十年代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数字测井仪,测井仪器已进入计算机数字采集、传输和资料的自动处理。其应用领域*扩大,矿井物探公司,资料解释水平和地质成果不断提高。煤田测井已从简单的定性、定深、定厚,向多方面定量解释发展。目前,可提供煤层层位、煤岩层产状、煤岩层力学性质(强度指数、杨氏横量、泊松比、稳定性等),断层参数(性质、断距、破碎带等),煤层煤质参数(碳灰水含量、元素含量、挥发分、发热量等)、岩层孔隙度、岩性砂泥水含量、含水层参数(涌水量、补给关系、水位等)多种地质成果,其*部分已应用于地质报告中。煤田测井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薄层分层解释水平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煤田测井在煤矿地质勘探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勘探手段,它可能减少钻井取芯工程量,黑龙江矿井物探,提高勘探速度、降低勘探成本,已经得到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公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进一步延伸,煤田测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密度电法的应用范围很广,周启友等利用高密度电法确定了三维空间中轻非水相液体的饱和度分布,矿井物探技术,并对基岩中的三维裂隙网络进行了原位识别;肖川等利用高密度电法探测了煤矿采空区的范围并确定了隐伏水源的位置;刘庭发等将ERT 的电极插入士柱中,探究常规物理模型和**重力环境中土壤三维电阻率分布;S.Garre等使用ERT监测水分的运动状态来制定植物的单作和间作系统;JohnKoestel等将ERT 与染色技术结合应用于充满砂士的蒸渗仪中,说明了两者结合的可行性;B.F.J.Kelly 等将ERT 用于监测棉田中的水分运动,提出将ERT 用于农田水分的管理; Sebastian Dietrich 等利用ERT 监测入渗和在分布过程中水分在田间非均质土壤中的变化情。